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18〕7号)文件,解决现有产业发展问题,优化全省产业布局,补齐供应链服务体系短板,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产业融合、历史文化厚重、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产业集群势在必行。
现阶段,山东省已拥有4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多数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落地实施方案有待设计、标准化体系有待建立健全、智慧供应链建设有待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现代科技应用有待深化、产销对接通路有待拓宽、品牌塑造传播有待加强、特色产业培育有待创新。
为解决以上问题,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产业集群建设应以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为指引,以打造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目标,以“七维赋能”为手段,积极构建智慧供应链体系,推动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服务并引领实体经济与创新产业发展。其中,“七维赋能”是指理念赋能、标准赋能、协同赋能、科技赋能、服务赋能、品牌赋能、销售赋能。
理念赋能——明确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功能定位、建设重点、扶持政策、保障措施。统筹空间布局,合理设置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全面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
标准赋能——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特点和主要特征,不断扩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范围。针对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制定标准评价体系,引领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协同赋能——通过政策支持及资源导入,推动农业生产由一家一户小生产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大生产转变,由企业单打独斗向产业集群带动转变,提升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科技赋能——立足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和产品优势,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各类主体,聚合创新资源,提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产业园科技创新能力;引入物联网、云计算、追溯技术、现代仓储物流、冷链设备等,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向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服务赋能——构建基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特点的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山东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县级农产品运营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导入金融、物流、品牌、电商运营等资源,形成完善的服务能力,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以服务提升特色优质农产品上行能力。
品牌赋能——通过新媒体资源,扩大品牌宣传的媒体路径,结合消费新理念、新需求,创新产品品牌,为相关集群实现品牌高端化进行赋能。
销售赋能——结合大宗初级农产品交易特点,充分对接分销商及生产商特点,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蔬菜、水果及其他)销售向订单模式转化;结合精品农产品特性,进行高端化包装定制(特色产品),推动相关产品向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广泛对接销售终端及国家销售通路,打造品牌引领的销售模式。
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产业集群建设应基于当地实际,从以下方面进行实施:
一、全方位深入调研
组织专家团队通过部门走访、现场考察、多方座谈等方式,针对本地产业基础、发展政策、市场需求、同业竞争、供应链薄弱环节等方面,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所在区域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组织、龙头企业、重点园区等进行调研,摸清当地产业优势并厘清发展问题,以调研报告形式为当地产业布局优化、智慧供应链体系构建、高端产业集聚区打造等指明发展方向。
二、区域顶层设计
根据产业调研结论,协助当地政府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产业集群提供产业诊断、整体战略发展规划、跨学科顶层设计、发展模式创新、关键技术突破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供应链集成解决方案。
三、供应链体系建设
依托山东省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优质精选商品、智慧供应链及智慧生活场景媒体在内的智能链接,深度融合品牌产品、服务合作、媒体宣传,通过线上构建社会化社交销售体系,线下铺设全国销售网点的形式,为区域品牌农产品快速打造辐射全国的供应链体系。具体来看:
线上推广方面:(1)通过新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等媒体资源,扩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宣传的媒体路径;(2)通过与地方产业深度协同,结合互联网时代消费理念、渠道特点以及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品牌,从品牌策划、包装等环节,为相关集群实现品牌高端化进行赋能。
线下布局方面:(1)依托山东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县级农产品运营服务中心;(2)基于供应链建设及赋能计划,构建总部服务团队及本地化运营团队,推动相关项目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落地,形成订单承接、分发中心及客户服务中心;(3)平台总部及本地运营团队的协作下,推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点建设,打通赋能通道,承载农产品种养殖技术创新应用、标准化生产、产品分拣、质量控制、规范包装、物流仓储协调、销售活动组织等具体工作;(4)基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县级农产品运营服务中心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智慧供应链建设,广泛对接国内外农产品上行通道,保障相关产品销售。
四、海外渠道拓展
1.针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产业集群内生产、加工、销售企业提供海外业务拓展的模式设计及业务开展统筹协调工作,提供包含海外市场调研、业务方向及模式筹划、前期筹备、合作对接、资源协调、运营规划设计与优化。
2.针对特定产品提供海外销售渠道,并提供产品国内运输、出口报关、海外仓储、物流配送、交易支付等全流程供应链服务。
五、智慧平台搭建
1.立足当地特色农产品资源和产品优势,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各类主体,聚合创新资源,提高特优区和产业园科技创新能力。
2.协助当地政府打造智慧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县范围内将数字贸易综合信息系统进行全面部署,并根据当地主导特色产业供应链整合提升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
3.引入物联网、云计算、追溯技术、现代仓储物流、冷链设备等,促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向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六、特色产业运营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所在区县投资设立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企业,基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文流整合开展特色产业运营服务,支持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工商企业、供应链企业、物流基础设施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助推新经济商业生态培育,通过创新赋能构建开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创新生态及贸易新前景。
七、特色园区建设
规划建设产业供应链示范园区,整合协同当地农产品中小企业集聚,通过云端赋能、技术保障,提供规模化定制、大数据建模、精准营销、跨境供应链支撑等综合性服务,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利税与外贸贡献率。
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基于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产业特点的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山东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导入金融、物流、品牌、电商运营等资源,形成完善的服务能力,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以服务提升特色优质农产品上行能力。